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19



张连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 
教学目的 
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学习情节设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 
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 点拨 
文学常识【明代的拟话本】 
在明代,话本因受群众的爱好,书商大量刊行,逐渐引起文人的注意。他们对话本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这就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话本,通常称为拟话本。 
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问洪楩辑印的。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它们简称“三言”。此后拟话本的专集大量出现。凌潆初就是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与书商的怂恿下,写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两个拟话本集子,它们简称“二拍”。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不仅对当时文坛,而且对后来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 
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他酷爱李氏之学,奉为蓍蔡,同时又是爱国志士,在崇祯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人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在以上的一些文学活动中,以编选三言的影响为最大。三言不仅对话本小说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推动了拟话本的创作。 
三、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四、学生讨论: 
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 
教学目的 
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学习情节设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 
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文章导读 
冯梦龙所编选的“三言”(即《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是宋元明三代短篇话本和拟话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总集,被称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三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总数为一百二十篇,其中明代的拟话本约有七八十篇。其内容很复杂,但那些最精彩、最值得注意的篇章,往往是关于青年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 
二、主题理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警世通言》中的一篇优秀作品,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主人公系京城“教坊名姬”杜十娘,她为了摆脱妓女的卑贱地位,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选择了“忠厚志诚”的李甲委以终身,在李甲身上寄托了她最高的、也是最起码的希望和理想——真诚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可是,李甲受了浮浪子弟孙富的挑拨,又面对家中严父(身为布政史)的威慑,终于薄倖地出卖了她,迫使她举着自己收藏的百宝箱一起沉江自尽。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三、释疑解难 
杜十娘有心相随李甲,为何到自尽之时才显露自己的万贯私蓄? 
杜十娘未向李甲透露私蓄,这是作者在情节设置上的一个悬念,为小说高潮部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尽的戏剧化场景作了有力的铺垫。这实际上也是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一个暗示。从情感上来说,不告诉李甲其私蓄之事,是给自己或两人以后的生活留一条后路,若告诉了李甲,一怕李甲情感上难平,毕竟这钱财并非正道取之;二怕李甲大差大使,毕竟李甲曾有所为。 
四、小说的艺术特点。 
一、 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集中明确。作品中的“教坊司院”在当时确实存在,一见倾心的爱情在天地间也确实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环境与整个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结合在一起,自然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某种思想——追求自由爱情,打破门第观念。 
二、情节曲折动人,结构严密。三、注意细节描写,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与心理活动。如杜十娘在得知李甲已将自己卖与孙富后的一段动作与心理刻画,很能表现杜十娘的刚烈性格以及高洁的灵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 
教学目的 
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学习情节设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 
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 
教学过程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里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全。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遭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籍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律。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 
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收佐中馈: 
惑于浮议: 
困瘁: 
2.杜十娘自遇李甲,“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其私蓄之事为何临死方才相告? 
答: 
3.李甲与杜十娘备尝艰苦,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为何李甲最终对十娘中道而弃? 
答: 
4.杜十娘怒沉百宝自尽,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作者这样写,表明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 收佐中馈:收容我来辅佐你的夫人 
惑于浮议:被别人的闲话迷惑困瘁:困苦 
2. 见释疑解难① 
3. 李甲生性怯懦,没有自己的主张,任人摆布,决不敢毅然打破在封建制度维护下的虚伪的阶级体面,而维持他与杜十娘的共同生活。加之好利自私,畏惧家父威严,所以最终必然会中道而弃杜十娘 
4. 这表明了作者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李甲、孙富的强烈鞭笞,表明了作者的爱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61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21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反思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阅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一练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综合练习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13(2课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模拟法庭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随堂练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步练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能力检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rm视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flash课件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件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