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04 |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召唤文化的符号
余三定
①文学批评也应该和文学创作一样,表现出对多样性的包容,需要各式各样的批评主体和方法策略,关键在于能否带来独到发现和美学的新阐释。舒文治的评论随笔集《远游的开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算得 上是文学批评的另类:它出自一位业余评论者之手,有意保持着与学院批评的距离;它放弃了学理上的细密针脚和体系上的逻辑构架,毫不掩饰对精神游历和灵魂冒险的偏好。 ,作者把体现屈原远游放达的诗歌精神作为一种自觉追求, 视为一个“上浮起点”。
②远游这种精神探幽览胜的方式决定了舒文治的批评视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文学纷呈、90年代的文化反思、世纪末的精神颓变、新世纪的文化变奏、诗歌向度的下行、艺术肉身的欲望气息、多种文化现象的内部结构、地域文化蕴含的个人诗义等等,他都有所论及。他运用的阐释方法不但有多种西方理论的借用,也有中国诗学、中国文化的查询比对,特别对屈原开创的楚辞表现美学,他在精神血脉上自觉链接,声明“面对技术分析、技术处理、技术定位遮盖一切、改造一切的新浪潮,在文化策略上,我宁愿保守,不做达人,回到传统美学里,也能找到千年不绝的滋养和审美愉悦。”这种民间性、接地气的文化背景,能使他的批评不受学术流派的束缚,不受东西方的理论强拆,表现出挥洒自如的自我阐释,从而达到他认为的灵动阐释、有效阐释。
③舒文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阅读者和写作者,而不是学术人,他将兴趣阅读、分析阅读合而为一,以文本分析作为阅读的引申和思辨的载体,保障着个体认知的可靠性和审美体验的自得意趣,因而防范了概念空转、无当议论、粗暴结论的风险。理性来源于他阅读感性的凝炼,结论服从于他知识谱系里的必然律。即使是对先锋小说,他也不是一味叫好或开骂,比如,对残雪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所刻意制造的形式迷宫,他进行了具体拆解,层层除魅,最后引用卡尔维诺“向迷宫宣战”的艺术箴言来击碎这一扭曲的幻城,而卡尔维诺正是残雪多年之后以专著的形式深入解读、奉为大师的作家。这种隐含的反讽,表明了他对先锋形式的洞见和并不盲从。而对格非和余华的几部先锋小说的分析,或者是要在中国语境中激发一种新的审美反响,或者是要推导出一种踏实而不是踏空的普遍性生存状态,并从中窥见了先锋的回归,先锋从“梦的幻境开始踏上漂流的土地”,以更好“完成他们表现人的危机和进行文化救赎的双重使命”。——这一个在上个世纪末得出的结论,应 | |
| 标题: |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22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