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侯发山《南泥湾》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侯发山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01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泥湾
侯发山
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也有说他是苏联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
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仅能站下一头牛,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菜,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地”,年年收四五棵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
⑦到了1982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
⑨不止榆林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种地吃粮,问心无愧。”
⑩父亲的老家是河南,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米脂?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难^再说,米脂的婆娘,绥德的汉。”父亲说到这里,不自然地挠了挠头。当时母亲也在旁边,撇了撇嘴:“还老实呢。”父亲赧然一笑,算是回应母亲的嗔怪。
⑪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
⑫2021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
⑬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
4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后悔真相知道的太晚了,没早点带他老人家来。
⑮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他一直没改过。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南”。
(摘编自《教师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想知道父亲的身世,并多方打听均没有结果,这就使文章令人难以琢磨。
B.第⑤⑨段均写到“我”想利用父亲的身份捞点好处,意在对比中突出父亲的形象。
C.父亲的身世在搞运动抄家中大白于天下,父亲因此被人刮目相看,可谓是因祸得福。
D.父亲自己乐意种地,又拦下想外出打工的“我”来种地,可见父亲是个偏执粗暴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用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简单交代了父亲去世的事实,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B.小说运用“我”回忆追述的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厚重。
C.小说对母亲这一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母亲身上农村妇女的窝囊、自私的特点鲜明。
D.本文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用平和朴素的语言达到了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8.小说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方面谈谈小说结尾处多次提到“南泥湾”的用意。(6分)
 
 
 
答案:
6.B【解析】A项“这就使文章令人难以琢磨“错,应是“这就为文章设置了悬念”。C项”可谓是因祸得福"错,因为“被人刮目相看”谈不上是福。D项“可见父亲是个偏执粗暴的人”理解有误,应是表现父亲对土地的爱和乐于为国家种粮的美德。故选B。
7.C【解析】C项“但母亲身上农村妇女的窝囊、自私的特点鲜明“错,应是“但母亲身上农村妇女的善良、体贴的特点鲜明”。故选C。
8.①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土地分包到人前,他全身心地开垦荒地,并把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土地承包到户后,他的干劲更足,辛勤劳作,并把积攒的粮食可劲儿地捐出。②隐瞒身世,坦然生活。他隐瞒自己是烈士遗孤的身份,怒斥“我”要为他讨个公道的想法。③淡泊名利,一心为农。他拒绝政府为他恢复工作,并用“种地吃粮,问心无愧"来回怼“我”和母亲的不满。④思念故土,感念旧恩。他临终前说出自己来到米脂的原因,表现出对生他养他的南泥湾的牵挂和感恩。(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①从故事情节上看,父亲临终前说出对南泥湾的惦念,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照应了文章第③段“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的内容。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这个结尾有助于表现父亲对生他养他的南泥湾的惦念和感恩之情,使父亲的形象更为丰满。③从主题思想上看,这样的结尾更引人深思,突出了“南泥湾”对父亲和“我”的影响,以及对新中国的贡献,进而彰显了“南泥湾”精神的意义。(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小说选刊》“抗疫专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侯发山《捡来的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